欢迎
天体丰度与星系演化研究团组,1999年成立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之时。 我们利用世界各地的光学望远镜,获取恒星的高分辨率光谱, 在恒星的化学元素丰度分析、贫金属星的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系统、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此外,还在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新动态
研究快报
北京时间2019年4月30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团队证实了银河系内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的恒星起源自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首次揭示了这类稀有恒星的吸积起源,深化了对重元素产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来自近邻矮星系的恒星提供了重要线索。
- 本团组利用Gaia DR2星表中的OB型恒星样本研究银盘的渐展和翘曲2019
- 本团组利用Gaia DR2数据计算太阳邻域的奥尔特常数2019
- 本团组银河系星流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2017/10
- 国内首次探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热辐射并研究其大气性质2013/01
- 利用LAMOST先导巡天数据发现70颗DA白矮星2013
- 实验室模拟太阳耀斑中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2010
- 寻找银河系中的移动星群2015
- 中日联合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2008
- 最新研究改写银河系质量2008
课题介绍

恒星的化学丰度分析 恒星的化学丰度分析是探索恒星、银河系、甚至宇宙演化的基本途径。我们观测恒星的高分辨率光谱,确定化学丰度,结合年龄和运动学信息,研究银河系的不同星族,不仅能够探索银河系的形成、结构和演化,还能理解核合成理论,并对宇宙学模型作出检验。

实验室天体物理学 实验室天体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天体物理条件下的高能量、 高密度环境,在辐射不透明度、恒星内部物质的状态方程、喷流和激波等方面开展研究。 随着国际上一些大型实验设备投入使用,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太阳系外行星 太阳系外行星是近年来天文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我们利用兴隆2.16米望远镜和高分辨率光谱仪,在晚型G、K型巨星周围开展行星和褐矮星的搜寻, 并研究带有行星系统的恒星与普通恒星在化学元素丰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深度 SAGE 巡天 深度 SAGE 巡天是我们即将展开的一个在 SAGE 测光系统下的北天巡天计划。SAGE系统可以为我们带来可以和高分辨率光谱相媲美的恒星参数。我们计划使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Steward 天文台2.3米 Bok 望远镜、新疆南山的1米望远镜、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兀鲁伯天文台MAO的1.5米望远镜等进行北天巡天,获取大量科学数据,并展开研究。